当前位置 :主页 > 茶叶制品 > 内容正文

新春话茶点

【 发布时间:2019-11-02 】

    儿时喜欢过年,因为过年时大人们不断地拿出南北炒货、糕饼点心、水果干果给孩子们吃,或者和元宝茶一起招待客人。由于这些“零食”是佐茶的,所以通称为茶点。
    茶点亦称茶食,中华民族写下了并正在继续谱写美丽的茶文化,茶点是茶文化的一部分,逢年过节喝茶更加讲究茶点。杭绍一带最流行的茶点是各类瓜子、枫桥香榧、绍兴香糕、临平甘蔗、昌化小核桃、黑枣、金桔、青果(橄榄)、桔饼等。绍兴香糕在绍兴是春节招待客人和走亲戚必备的礼品,它们香气淡雅、吃口松酥、甜度适中。绍兴香糕品种繁多,有桂花香糕、玫瑰香糕、椒盐香糕、鸡骨头香糕(形如鸡骨,故名)……香榧子有一种异香,绍兴人常说:“香榧一进嘴,三日不吃水。”此话的意思为,吃过香榧后,嘴里留有余香,连茶都不敢喝了,为什么?怕茶水冲掉了香气。
    清朝,尤其是“康乾盛世”之际,系中国茶馆之鼎盛时期,当时杭州城里有大小茶馆800多家,茶店里所备的茶点有瓜子、酱干、春卷、水晶糕、酥烧饼、小果碟等。姑苏人尤嗜芝麻茶点,姑苏城里曾流行一句俗语叫“芝麻通鉴”。有一家店用拆散的《通鉴》(《资治通鉴》)书页包装芝麻茶点,某人买回吃后便阅读这残缺的《通鉴》,觉得自己掌握了许多学问,便到处卖弄,一旦被人问住答不上来,便曰:“对不起,我家《芝麻通鉴》只写到这里。”于是“芝麻通鉴”用来讽刺没有学问却装出有学问的人。
    茶点往往也是各地的名点和土特产,如江苏淮安的茶馓,此物在上海亦很流行,被称之为“麻油馓子”,旧时常在弄堂里被叫卖。茶馓是苏北地区的一种名点,起源于清朝后期的淮安,首创人姓岳,最早称“岳家茶馓”,因其家位于鼓楼附近,故又称“鼓楼茶馓”,后因生产者渐多,外省人便通称“淮安茶馓”。茶馓的特点是形细如一把梳子,油炸后色泽金黄,香脆诱人,除当茶点外,常作为看望产妇的礼品。
    英国人是西方最爱喝茶的民族,茶是英国最流行的饮料,通常每天喝两次茶,上午一次被上班族看作“茶休”;不过英国人更重视的是下午茶,通常在家庭里喝,也常邀一些客人,由女主人亲自制作茶点招待客人。据传下午茶是英国贝德福德公爵夫人发明的,她每到下午便觉精神不济、懒散无聊,而且有饥饿感,于是让仆人准备些点心和茶来打发时间,从此英国就有了喝下午茶的习俗。属于茶点的一般有布丁、葡萄干烤饼、水果派、三明治、奶油甜饼、奶酪牛角包、鸡肉松饼……有一种茶肠是很受欢迎的咸味茶点,它以新鲜牛肉和猪肉为原料,加入胡椒、豆蔻等调味品,以牛盲肠作肠衣,经灌肠、烘烤、煮制而成,为欧洲茶点中的上品。英式下午茶的传统茶点是“三层塔”,三层盘里装着不同的点心,应从下往上吃,先咸而后甜。
    如今我国也渐渐流行下午茶,新春时节,不妨在家里开个下午茶派对,或上茶坊与朋友一起享受一下好环境、好心情和好茶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