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:主页 > 茶叶种植 > 内容正文

茶树虫害--茶树大蓑蛾

【 发布时间:2015-02-17 】

茶树虫害--茶树大蓑蛾 学名 Clana vareata Snellen 鳞翅目,蓑蛾科。别名大袋蛾、大背袋虫。分布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、台湾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。北方茶园发生多。

寄主 茶、油茶、枫杨、刺槐、柑桔、咖啡、枇杷、梨、桃、法国梧桐等。

为害特点 基本同茶蓑蛾,局部地区茶丛可被吃光。

形态特征 成虫雌雄异型。雌成虫体肥大,淡黄色或乳白色,无翅,足、触角、口器、复眼均有退化,头部小,淡赤褐色,胸部背中央有一条褐色隆基,胸部和第一腹节侧面有黄色毛,第七腹节后缘有黄色短毛带,第八腹节以下急骤收缩,外生殖器发达。雄成虫为中小型蛾子,翅展35—44,体褐色,有淡色纵纹。前翅红褐色,有黑色和棕色斑纹,在R4与R5间基半部、Rs与隔脉间外缘、2与3间各有1个透明斑,R3与R4、2与3共柄,A脉与后缘间有数条横脉;后翅黑褐色,略带红褐色;

前、后翅中室内中脉叉状分支明显。卵椭圆形,直径0.8—1.0,淡黄色,有光泽。幼虫雄虫体长18—25,黄褐色,蓑囊长50—60;雌虫体长28—38,棕褐色,蓑囊长70一90。头部黑褐色,各缝线白色;胸部褐色有乳白色斑;腹部淡黄褐色;胸足发达,黑褐色,腹足退化呈盘状,趾钩15—24个。蛹雄蛹长18—24,黑褐色,有光泽;雌蛹长25—30,红褐色。

生活习性 贵州年生1代,安徽、浙江、江苏、湖南等省年生l一2代,江西2代,台湾2—3代。多以3—4龄幼虫,个别以老熟幼虫在枝叶上的护囊内越冬。安徽、浙江一带2—3月间,气温l0℃左右,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和取食,由于此间虫龄高,食量大,成为茶园早春的主要害虫之一。5月中下旬后幼虫陆续化蛹,6月上旬一7月中旬成虫羽化并产卵,当年1代幼虫于6—8月发生,7—8月为害最重。第2代的越冬幼虫在9月间出现,冬前为害较轻。雌蛾寿命12—15天,雄蛾2—5天,卵期12—17天,幼虫期50—60天,越冬代幼虫240多天,雌蛹期10—22天,雄蛹期8—14天。成虫害在下午羽化,雄蛾喜在傍晚或清晨活动,靠性引诱物质寻找雌蛾,雌蛾羽化翌日即可交配,交尾后1—2天产卵,每雌平均产676粒,个别高达3000粒,雌虫产卵后干缩死亡。幼虫多在孵化后l一2天下午先取食卵壳,后爬上枝叶或飘至附近枝叶上,吐丝粘缀碎叶营造护囊并开始取食。幼虫老熟后在护囊里倒转虫体化蛹在其中。天敌有蓑蛾疣姬蜂、松毛虫疣姬蜂、桑蟥疣姬蜂、大腿蜂、小蜂等。防治方法 (1)采花或进行茶园管理时,发现虫囊及时摘除,集中烧毁。(2)注意保护寄生蜂等天敌昆虫。(3)掌握在幼虫低龄盛期喷洒90%晶体敌百虫800—1000倍液或80%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、50%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、50%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、90%巴丹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、2.5%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。(4)提倡喷洒每8含1亿活孢子的杀螟杆菌或青虫菌进行生物防治.